3月7日,《石家庄日报》对石家庄技师学院驻村工作队队长高素敏的事迹予以关注。详情如下:
3月7日,《石家庄日报》7版刊发:
驻村“玫瑰”绽芳华
2025年03月07日
驻村的日子里,处处活跃着高素敏不倦的身影。
(图片由高素敏提供)
本报记者 张静雯
她是村民口中的“好闺女”;她是群众身边的“服务者”;她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“女诸葛”。在驻村工作中,面对群众的家长里短,她们耐心倾听;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,她们精准谋规划,定举措;在乡村服务中,她们关切老人的生活起居、孩子的教育成长……在“三八”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,让我们走近女性驻村干部,倾听她们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故事——
赵县贤门楼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高素敏:
从课堂走向田间
“在驻村工作中,我感到自己读过的书、教过的课、培训过的科目……全都落地生根了。将来我回归岗位,呈现的课程将带着‘乡村振兴’的厚重和韵味。”
高素敏是石家庄技师学院的一名老师。2024年1月,她主动报名,来到赵县贤门楼二村驻村,并担任工作队队长。一年多的时间里,她迅速从一名城市来的女教师成为乡亲们熟悉的“新村民”。
探索产业升级之路
贤门楼二村的村民多数从事个体梨果种植,农产品以原生态梨果为主。
高素敏和同事到村后,一方面充分与村“两委”干部座谈交流,探讨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;另一方面,积极开展调研走访,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遍访村内生活困难群众、产业大户、党员和村民代表,迅速掌握了村情民意。
如何优化传统产业,提高梨果利润和梨农收入?在高素敏看来,村干部要积极转变理念,具备“创业思维”,工作队邀请企业咨询专家团队到村“把脉诊断”,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调研塔元庄经济生态园、科技大学梨果研究基地、鑫农创业孵化基地,更新理念,探索村内产业升级有效路径。
为探索梨果的深加工和多渠道销售,高素敏提设想、找资金、做方案,与村“两委”多次碰撞思路,畅谈规划。线上线下融合销售、注册本村梨果品牌、与鑫农孵化基地蔬菜联名销售、开设邻里超市加盟店等,都是在高素敏的带领下进行过的探索和尝试。
不仅如此,平时,为梨树剪枝、疏花、套袋、摘果,高素敏一有时间,就去帮村民们干点活,把种植的各环节都体验了一遍。
脚踏实地多干事
高素敏驻村的日子里,无论大街小巷、田间地头、村舍农家,都活跃着她不倦的身影。“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要实实在在沉浸在村里。”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贤门楼二村中心大街有一段大约50米长的颠簸不平的路面,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安全。高素敏和队员们通过多方协调和积极争取,获得了派出单位的资金支持,最终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了道路硬化和整修。
在高素敏推动下,技师学院与贤门楼二村结成帮扶对子,学院领导、中层干部、党员教师定期到村开展“走亲”活动,把温暖送到村民家中,也加强了村民与工作队的紧密联系。工作队还邀请河北省胸科医院专家团队到村开展义诊,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。
“驻村一年多来,带着大伙儿跑市场、找技术,看着村里慢慢发生一些变化,才明白‘产业发展’这四个字背后的意义。”高素敏说,今年,她将继续带领大家奋斗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,让贤门楼二村发展得越来越好。
来源:《石家庄日报》
(附:高素敏工作照)